转到主要内容
  • 申请订阅首尔新闻 刊物
  • visiting seoul?
T T

希望日记

  • 元淳的市政日记15——“不在”证明“存在”

  • 希望日记 SMG 2,549
            “不在”证明“存在”
    – 在崇礼门上梁仪式上 –

            每次从它前面经过时,心里总有一种负罪感。
    就像心里露了个洞,空荡荡的。

            崇礼门因为一场令人无奈的火灾而在一夜之间从我们身边消失,
    那时我们就如同失去心爱的家人一般无比悲伤。
    哀悼离别的菊花接连不断,
    市民们自发地为崇礼门复原工程捐款,
    甚至还有市民捐赠出祖坟上生长了几百年的松树。

            恰如只有在所爱的人离开后才明白什么是爱这个道理一样,
    在失去崇礼门之后,我们才再次体会到文化财产的宝贵性。
    崇礼门向我们证明了“不在的存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的道理。

            三月八日,.
    崇礼门上梁仪式如期举行。
    这是失去崇礼门四年后宣告复原工程完工的意义深远的场合。

            我按时抵达举行上梁仪式的崇礼门复原工程现场,
    自入口起就听到市民们的连声抗议。
    因为他们冒着倒春寒来到这里,
    却不能进入现场参加上梁仪式。
    这其中还有人身着韩服千里迢迢从光州赶来。

            向主办崇礼门上梁仪式的文化财厅打听了一下,
    他们说因为在工程现场举行上梁仪式,
    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无法一下接待太多市民朋友。
    这个理由听起来不无道理。

            但是,再好的政策和活动,如果没有市民作为主人公参与,
    那么其意义是否会褪色不少呢?
    在崇礼门上梁仪式的现场,
    如果有四年前失去崇礼门时每天来献菊花哀悼的老奶奶的参与,
    还有以失去祖先宝贵文化遗产的千古罪人之心情三步一拜的年轻人们的参与,
    仪式是否会更加光彩夺目呢?
    如果无法一下接待太多市民,
    那么事先接受申请,即使邀请几位市民代表参加,
    仪式是否也会更有意义呢?

            行政当局、文化团体、专家以及为复原工程辛劳的各位工匠
    被诸媒体所包围的崇礼门上梁仪式现场,
    不知怎的总令人感到有些空荡荡的,这难道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吗?

            在缺少市民的现场,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与市民同在的重要性。
北村,将如此改变 北村是居住地区。 限制游客